51品茶一品阁-同城凤楼网站app,同城附近100元,同城附近100米一晚

西平县:“书屋+”模式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
发表时间:2025-05-07    来源:

  西平县将农村书屋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,通过创新“书屋+”服务模式,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更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。这些书屋从单一的阅读空间逐步发展为集文化传播、技能培训、文明倡导于一体的综合平台,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发展的新路径。

   

  

   

  西平县出山镇牛昌村乡村“山味书屋”。

  书屋+积分制的探索,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。西平县利用“一约四会”,推动各个村庄社区制定适合本村情况的《移风易俗积分兑换制度》,将参与红白事简办、环境整治等文明行为量化赋分,村民可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物资。这一机制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,2024年数据显示,全县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的村民超2000人,婚丧支出一项,就为居民累计节约600余万元。

   

  嫘祖镇董桥村乡村书屋寒假儿童关爱服务。

  “书屋+志愿者”模式,西平县以组织返乡大学生担任书屋管理员,开展图书规范化管理,让书屋真正成为群众愿意来的文化据点。同时利用“书屋阵地”,为辖区居民提供“寒暑假托管”、“周末课堂”等文明实践活动,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。

   

  嫘祖镇簸箕张村“快乐成长”乡村学校少年宫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书屋+技能培训的模式,助力产业振兴。在出山镇牛昌村,书屋定期举办的沙糖桔种植技术讲座让亩产提升20%,杨庄乡马楼村通过畜牧养殖培训带动40余户家庭增收。这种实践既传授实用技术,又传播生态理念。书屋还引入剪纸糖人、大铜器、特色小吃等非遗传承人等驻点教学,既传承了传统文化,又培育了特色手工艺产业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共同提升。

   

  嫘祖镇兰衣赵村乡村大舞台“村晚”。

  书屋+文艺创作的形式,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。西平县悦享时光文艺合作社在牛昌村创作《懒汉脱贫》《媒婆嫁女》等小品,通过“书屋剧场”巡演累计覆盖2.8万人次。这些作品以方言演绎、用身边故事解构高价彩礼陋习,比单纯的政策宣讲更具感染力。庙村设置的红白事简办案例展区,陈列零彩礼婚礼、生态殡葬等图文故事,使《殡葬改革实施意见》从文件条文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鲜活实践。

  书屋+数字化升级”,突破时空限制。借助公众号、线上图书馆等平台,西平正推进“数字书屋”建设,开发线上婚俗改革课程,让外出务工青年也能参与学习。专探乡赵寺村新娘张怡通过线上书屋了解集体婚礼政策后,主动选择零彩礼登记,带动23对青年效仿,彰显了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倍增效应。   

  

  如今的西平农村,书屋已成为培育文明新风的孵化器。专探乡赵寺村每月在书屋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评选,将厚养薄葬纳入考评指标;师灵镇师灵村推行“二十元白事礼金公约”,年均减轻村民负担60万元。这些创新实践印证着:当书屋超越传统阅读功能,与基层治理、产业发展、文明实践深度融合,便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让文明乡风从理念转化为行动,从盆景拓展为风景。(西平县文明办)




责任编辑:肖婷婷
×